半夏小說

層城其三

關燈
層城其三

“天上女兒夢裏會,地下娘娘血和淚。帶走冤苦長夜愧,留下麟兒何憔悴。去年犯下過與罪,來年待要再殺誰?”

去往皇宮的一路上,這首童謠不停地在難訓腦子裏循環,饒是他握緊了拳頭,也無法把自己從這泥淖裏拔出來。

母後的離去,是難訓畢生最痛。當年他才十四歲,那之後他徹底變了一個人,自請從軍,遠離了母子一起共度十四年的皇宮,也不必時常管另一個女人叫母後。

這七年來,他無數次在夢裏和母親相會,睜眼時聞到邊境幹燥的風沙氣息,迫使他更加眷戀夢中那溫暖的懷抱。然而這種眷戀容不得他沉溺太久,只要披上戰袍,他就必須是那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軍。

不是沒有懷疑過什麽,可是女人生孩子本來就是一腳踏進鬼門關,即便是最尊貴的皇後,也不代表一定能夠母子平安。再者說,皇帝和先皇後從前十分恩愛,對她的照料也無微不至,誰敢殺皇後,皇帝必定嚴查,一旦敗露那是要誅九族的。況且他的舅舅們在事後也仔細留心,并未發現什麽不妥。

大人們都說這是意外,難訓也漸漸放下了這種揣測,接受了命運的安排。此時此刻乍然聽到這樣的童謠,難訓倒也不是真就篤定先皇後是為人所害了,可要說心裏毫無波瀾那也是假的。

若是有人存心利用難訓最深的傷痛來做文章,那麽此人會是誰?童謠裏說的那個犯下過與罪的人,又會是誰?

雖然明知這很可能是計,難訓卻無法不去想這些問題。哪怕只有那麽一絲一毫的可能性,他也不能放過。

是人都會有弱點,難諄的這一招陽謀實在是穩準狠。

難訓到了宮裏,乘轎去禦書房見駕。一路上,他心亂如麻,又或許是近鄉情更怯,他總能在皇宮的各個角落回憶起往昔那些美好的畫面。

董琛和滿進一邊一個,跟在難訓的轎子邊。他們時不時擡頭看看難訓,見他緊鎖眉頭,兩人便默契地對視一眼,都從對方的眼神裏看出了擔憂。

到了禦書房外,門口的太監迎了上來,跪下道:“奴才拜見八王爺。陛下有旨,王爺請入內見駕。”

“起來。”難訓只撂下兩個字。

滿進快步上前,輕輕拉拉難訓的袖口,小聲喚道:“王爺......”

難訓停步,深呼吸一下,舒展了眉頭,強迫自己擺出恭敬中透着喜悅的表情,這才邁步入內。

皇帝比他去年見到的要更顯得老些,白發更多了,兩腮也更凹,從前看人直往肉裏盯的鋒利眼神,也被眼角的皺紋襯托得溫和了不少。

難訓斂衣下拜,口中道:“兒臣歸來,叩見父皇。伏願父皇聖躬安泰,萬壽無疆。”

“訓兒啊。”皇帝擡擡手,道,“平身,賜座。”

“謝父皇。”

皇帝打量他片刻,道:“眼瞧着你的身形越發健壯,朕總還記得你從前半大少年時的模樣。”

難訓笑道:“父皇慈愛,兒臣卻希望快些長大,才好保家衛國,為父皇分憂。”

皇帝頗為欣慰,道:“衆皇子中,你是為朕分憂最多的那個。朕今年這麽晚才叫你回來,你心裏是如何想的?”

他的話鋒轉得太快,難訓停頓了一秒,道:“欽州戰事未平,兒臣留在邊關抵禦賊寇,這是盡忠;若能回京團聚,這是盡孝。無論盡忠還是盡孝,都是兒臣的本分。”

皇帝似乎很滿意這個回答,他随手拿起桌上一個木盒子,道:“朕從中陳的貢品裏挑了一件給你,你大約會喜歡。”

皇帝身後的老太監蒼泗捧着盒子,放在難訓面前。難訓起身先謝了恩,打開盒子一瞧,裏頭竟只有一張疊起來的紙。難訓疑惑,把紙展開,才知是一幅地圖。

皇帝問道:“看得出這是哪裏嗎?”

難訓道:“看地勢,仿佛是中陳的地圖。”

皇帝笑而不語。

難訓的疑惑更大了。他看過地圖背面,又仔細檢查裝地圖的盒子,确實沒有旁的關竅了,那麽皇帝的深意必然就藏在地圖裏。

難訓抿唇片刻,試探道:“父皇,中陳當真有貢品送來?”

皇帝拊掌而笑,道:“訓兒一點即透,不必朕多費口舌。”

難訓這下完全明白了,皇帝這是要他打下中陳。

難訓把地圖妥帖折好,含笑道:“父皇,這地圖上沒有咱們大邺的文字,顯得空落落的。”

皇帝雙眼微眯,道:“中陳內亂,新帝年僅十四歲,和德王意圖扶三歲幼子登基,他好把持朝綱。而今中陳都城陷落,新帝逃亡,取下中陳豈非如探囊取物?”

難訓跪地道:“兒臣請旨,領兵征讨中陳!”

皇帝擡手示意他平身,和藹道:“不急在一時,你過完年再去。”

"是,兒臣遵旨。"

從禦書房出來,難訓把木盒交給滿進捧着,坐上轎子。一行人出了皇宮,馬車正等在門口。

祖梁也站在車邊,難訓看他一眼,道:“轎子坐得乏了,你們随我走走。”

他們慢悠悠向王府走去。祖梁跟在難訓身邊,小聲道:“那童謠是四五日前傳播開的,唱童謠的孩童們說,有個大哥哥給他們買糕點,還給了散碎銀兩,教他們這樣唱的。卑職詢問此人相貌,都說他膚色極白,有一雙上揚鳳目,年紀約摸十七八上下,個頭到卑職肩膀。卑職還在街上問了許多孩童,也有不少都遇見過這樣一個大哥哥,收了他的好處,學唱童謠。只是他只在四五日前出現,這幾日卻銷聲匿跡了。”

難訓道:“你打量着,像誰的手筆?”

祖梁沉吟道:“可是......他難道能夠狠心攀扯自己的親娘?”

難訓道:“就是因為那是他親娘,旁人才懷疑不到他身上。”

祖梁抿唇沉默。這是難訓最不可觸碰的逆鱗,他覺得自己還是少發表看法為妙。

難訓也沒再說話。他現在腦子亂得很,一會兒是母後的死因,一會兒又是中陳的戰事,怎麽想怎麽煩心。

看出難訓心情不好,滿進尋思着找點什麽新鮮事轉移他的注意力。他向遠處望去,卻見街邊搭着個紅色的臺子,臺上站着一排胡服男女,有個管事模樣的人物在臺上走來走去,時不時拉一個出來,介紹一番,介紹完了又讓人表演才藝,唱歌跳舞彈琵琶。

滿進也知道這種事情,這必然是胡商到了斡都,正在販賣他帶來的男女胡姬。

滿進指着臺子對難訓道:“王爺,那邊熱鬧。”

臺下有人出價,買下一個會跳舞的女胡姬。買賣雙方立下市券,市券一式兩份,折疊起來拼在一起,在拼縫處再用墨筆寫下“合同”二字。博良泰收了他一百匹蜀錦,剪掉胡姬脖子上挂的紅綢,将她推到買主懷裏。

物以稀為貴,胡姬真的很好賣,很快挨個被領走,臺上空了。圍觀的人群正要散去,博良泰敲鑼道:“諸位慢走!”

常年往來絲綢之路,博良泰的漢語非常标準。吸引了人群的注意力,博良泰笑道:“鄙人手中尚有兩件稀世珍寶,諸位何不一觀?”

他的手下推出一個蓋着紅布的大籠子。

臺下議論紛紛,博良泰吊足了衆人胃口,這才下令揭開紅布。

籠子裏坐着一人一狐。

少年身着胡服,緊身寬袖的紅白色上衣,葡萄花紋的腰帶上挂着金鈴和流蘇,腳上一雙紅皮靴。他棕褐色的頭發天生卷曲,羊毛似的蓬松,披散着半束在腦後,額間用一顆藍色貓眼石裝飾。他面無表情地對着一大群圍着他議論的人,只當他們不存在似的,目光輕飄飄地落在遠方。

更有一只火紅色的狐貍趴在少年腿上,原本閉着的眼睛此時緩緩睜開。眼是情媒,心為欲種,他的眸子看向誰,誰的心尖就一癢,被勾了魂似的無法移開目光。兩樣組合在一起,衆人看傻了眼。

博良泰十分得意,他大聲道:“這兩個一塊兒賣,三千匹絹!”

三千匹絹可不便宜。在斡都,一匹絹的價格大約是五百文,能買一頭豬了。

祖梁、滿進和董琛人也傻了,不過他們此刻心裏想的是,怎麽哪兒都有那只狐貍?再看向難訓,他剛才的煩躁還未散盡,這會兒又添了幾分驚喜,組合起來的表情十分複雜。

難訓一時沒發話,三人便也跟着他一塊兒繼續看熱鬧。

胡商們販賣胡姬通常都在這一片,斡都的權貴們想要購買胡姬,就會派家奴或者親自到這邊來轉悠。因而雖然博良泰一張嘴就要了這麽個天價,但物有所值,底下還是有人蠢蠢欲動。

博良泰繼續介紹道:“這男胡姬正是十六歲的好年華!會歌舞、樂器、漢話,再看看這張臉,稀罕得很!我做了這麽多年生意,可就見過這麽一個!更神奇的是這只狐貍,它可是聽得懂人話的狐貍,已經成了一半的精,更不消提這烈焰般的毛色,遠看仿佛一團火,世上能找出幾只啊?”

難訓四下看看,給滿進使了個眼色,随即轉身,走上身後跟着的馬車。

滿進會意,在圍觀的人群裏找到個熟人,是秘書省校書郎家大公子的奴仆,名叫缪若。滿進對他低聲說了幾句話,缪若便站了出來和博良泰打商量,道:“三千匹絹,這也太貴了!你看我家主人也不是第一次在你這兒買東西,便宜些吧!”

博良泰毫不退讓,道:“他們值這麽多,我便要賣這麽多。最多送你一個剎邑琵琶,讓他彈給你家主人聽。這價格卻是半分也降不了!”

看見滿進微微點頭,缪若便道:“也罷!只是這麽多絹總要時間準備,你且把他們留着,明天我帶着絹來接!”

博良泰哈哈笑了幾聲,連連點頭,而後對籠子裏的一人一狐道:“你們走運了,買你們的是秘書省校書郎家的大公子,将來也是要做大官的!”

少年和狐蠻蠻一塊兒擡眸看他一眼,眼神都冰涼涼的。

難訓放下車簾,吩咐車夫起行。




本站無彈出廣告,永久域名( xbanxia.com )

錯誤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