綢缪其二
關燈
小
中
大
綢缪其二
這次,皇帝把難諄也叫了過來,再加上陶庸、陶裕父子,以及文肅、董琛、戚善,全部站在禦書房門口等着皇帝到來。
除了他們,還有幾個不請自到的大臣,都是朝堂上最說得上話的。他們聽說昨夜搜查太師府,今日又罷了早朝,自然要來問明情由。
一群人站了一會兒,眼瞧着陶庸就在前面站着,中書令溫藹終究忍不住走到陶庸身旁,輕聲道:“太師,究竟出了何事?”
陶庸只搖了搖頭。
“這......”
溫藹欲言又止,回頭看看侍中阮乂,阮乂剛要走過來,忽聽身後傳來整齊沉重的腳步聲,一聽就是擡了轎辇過來,大臣們紛紛轉頭看去,正是難訓到了。
他來得晚了點,好在這時皇帝也還沒到。轎辇落地,小太監彎腰攙着難訓下來。
他比身邊的侍衛太監都高出許多,舉手投足間透着一股麟趾龍種天生的傲然之氣,如果不是知情者,誰也看不出他自己也身涉此事之中,都以為八王這是被皇帝叫來旁聽的。
大臣們向難訓行禮,難訓讓他們平身,又緩緩掃視一圈,道:“諸位大人請回吧,禦書房前站不下這麽多人。”
阮乂道:“回禀王爺,微臣等是聽聞昨夜陛下傳旨搜查太師府,這才一同前來面聖。”
難訓的視線轉向溫藹,道:“本王瞧着前來面聖的并無大理寺或刑部官員,諸公也該知道他們正在忙碌。眼下事情尚無定論,諸公想讓父皇如何答複?”
溫藹上前道:“可朝中出了這樣大的變故,微臣等卻一無所知,實在憂心不安,還望王爺體諒。”
難訓道:“中書大人,凡涉朝廷大政之文牍,必先由中書省下五位中書舍人拟其草稿,署名其上,而後呈于中書令與中書侍郎,以資審閱。這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的,即便遇見再大的變故,中書大人難道會搶在中書舍人之前進行幹預嗎?”
難訓的話如珠玉擲地,讓溫藹啞口無言。
難訓繼續平心靜氣道:“那麽此時也是同理,諸公還請回府,靜候大理寺與刑部的消息。”
難訓既然敢在禦書房門口這樣讓他們離開,必然就是皇帝的意思。這些公卿大臣一個個都活成了人精,見此情形,只好告退。
難訓站在難諄身邊,難諄用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道:“兄長好氣勢。”
難訓看也沒看他一眼。
禦書房門前一片寂靜。他們又等了一會兒,蒼泗前來傳旨,道:“兩位王爺、諸位大人,陛下口谕,傳兩位王爺前往寝殿見駕,諸位大人可于政事堂稍候。”
衆人齊道遵旨。
難訓和難諄一塊兒去了皇帝的寝殿。
其實皇帝以龍體不安召回難訓,也不全是為了給他留面子,他年紀大了,身體的确每況愈下。雖然外表還看不出什麽,可皇帝自己知道,自己的精力已經越發不濟。這一熬了通宵,白天再睡也覺得疲乏,補不回來似的,故而單獨把難訓和難諄叫來,免得一下應付那麽多人。
皇帝先叫了難諄入內,難訓在門口再等一會兒。
看着跪在地上的兒子,皇帝靠在床頭閉了閉眼睛,道:“起來吧。”
“是。”難諄站起來,低着頭。
“過來。”皇帝朝他伸手。
難諄走到皇帝床邊,跪坐在皇帝跟前。皇帝撫了撫難諄的肩,道:“老八出征的這些日子,你也很忙啊。”
皇帝這話說得雖輕,卻讓難諄不由得生出些慌亂和懼怕,他寬大袍袖遮掩下的手瞬間變得冰涼。
“父皇......”難諄維持着表面的平靜,“兒臣不明白父皇的意思。”
“朕今日單獨叫你來,就是要給你機會。”皇帝冷然道,“辯解的話,你也想好了再開口。”
難諄神色的驚疑不定,低低道:“是。”
“蒼泗已将辛城驿等幾處館驿的涉事驿吏帶回斡都,正在大理寺審問。”皇帝道,“他們供述,殺害使團、劫取財物,是他們前兩年就開始做的‘生意’,直到今年,有人拿住了他們的把柄,威脅他們誣告八王,說是受了八王的指使,這樣就可以保全他們的家人。”
難諄的臉色變了幾變,最後定格在僵硬上。
皇帝看向他,問道:“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?”
難諄的呼吸聲很沉很重,一下一下緩慢地透露出他此刻的驚慌。
“兒臣,兒臣......不知。”
“你不知?”皇帝目光淩厲,聲音沒有一絲溫度,“那你身邊那個護衛曾鈞,他人在何處?”
難諄如五雷轟頂一般,耳中嗡嗡地響着。
曾鈞被派去辛城驿,至今未歸。
難諄是真不知道他為何到現在還沒回來,可他又不能告訴皇帝真相。
是啊,曾鈞為什麽到現在都不回來,難道,難道他已經落在皇帝手裏了?
“父皇......”
皇帝打斷他,厲聲道:“曾鈞也在大理寺,你想去見見他嗎?!”
他話音剛落,突然一陣狂風從半開的窗戶闖入,呼嘯着裹挾起皇帝的尾音,粗暴地灌進難諄的耳朵裏,他渾身激靈了一下。
分明是春日裏,那股刺骨的寒涼卻無孔不入。
“父皇,兒臣......”難諄倒吸一口涼氣,雙唇顫顫良久,方說得出話來,“是,是曾鈞背叛兒臣,他污蔑兒臣!”
皇帝看着難諄的眼神很複雜,又是氣又是哀,還有深重的無奈。他語帶沉痛,道:“你身邊的護衛消失了這麽久,你派人找過嗎?禦林軍大将軍也說他并不知道曾鈞失蹤,你沒有告訴他。你還挺沉得住氣。”
寂靜的寝殿裏清晰可聞難諄猛的一聲喘息,他無可辯駁。
皇帝的呼吸越來越重,顯然有些動怒了。
“你們兄弟二人争鬥不休,是朕管教無方。年前發放薪柴一事,朕關了你三個月,卻沒有責罰老八。你心裏委屈,你覺得你冤枉,是嗎?”皇帝雙目微紅,“老八是對你下了手,可你也不是半分錯處也沒有。是你下令趕走八王府禦林軍,也是你沒有提前安排好人手,防止饑民為了争搶薪柴而爆發沖突。這次的事卻不同,你比他過分百倍,你還覺得你冤枉嗎?”
難諄雙膝一軟,仿佛被抽幹了力氣,他的聲音極輕,那一字一句都是極吃力才能吐出。
“父皇偏心,父皇一直都偏心。”
“朕只怪自己偏心得還不夠。”皇帝眼角閃着晶亮的一點淚光,“朕想看看除了老八,還有沒有更好的兒子。要是朕早立太子,你也不會一步步變成今天的樣子。說到底,都是朕害了你,你原本也是個好孩子。”
難諄的身形幾乎僵死,他眼中也微有淚意,側過頭掩飾了一下,緩一緩氣息,伏地三拜,鄭重道:“一切都是兒臣的錯,但憑父皇處置。”
皇帝的眼神不知望着何處,良久的靜默後,他倦倦地開口道:“你去吧,回王府去,今後無事就少出門。”
“是。”難諄叩首起身,強撐着從容不迫的儀态,邁出寝殿。
一出門,迎面撞上等候在外的難訓,難諄微微一愣,緊接着挺了挺脊背,站直了些。
蒼泗行禮道:“王爺,是要出宮嗎?轎辇已在門口備下了。”
難諄的目光落在難訓身上,目光冰冷,渾身上下都透着寒氣。
難訓蹙了蹙眉,只淡淡道:“九弟臉色不好,是身子不适嗎,要不要找太醫看看?”
難諄沒有理會,徑直向外走去,踏出門檻時他回頭看了一眼難訓,臉上蒙上一層陰恻恻的寒光。
蒼泗入內,躬身道:“陛下,奴才請旨,是否請八王入內見駕。”
皇帝疲倦道:“叫他進來。”
難訓走到皇帝跟前,正要行禮,皇帝止住了他,拍拍床榻,道:“坐到朕身邊來。”
“兒臣遵旨。”
皇帝用溫柔的目光注視他片刻,道:“你小的時候,太後就說你長得很像朕,可朕總是能從你的臉上看到一點你母後的影子。”
難訓眼中一酸,道:“父皇對母後的思念,兒臣都明白。”
“你母後過世之後,你就自請從軍,朕知道,你是心裏難受。”皇帝長嘆一聲,“可朕何嘗不難受,朕不光思念你母後,還思念你。”
難訓愣了一下。他第一次看見皇帝這樣和他表露情感,在驚訝之餘,他也發現父皇是真的老了。
皇帝道:“暫時別回你的封地了,留在斡都,多陪陪朕。”
“是。”難訓想了想,道,“那中陳的戰事......”
“朕準備和中陳新君議和,你拿了勘州通州,已經足夠了,如果淳于承他們再攻下培州,那就更好。再打下去,錢糧也吃不消。”
難訓點點頭,道:“是。”
皇帝這才說起九王。
“這次是老九對不住你,但朕要借此事打壓士族勢力,所以朕不會嚴懲老九。”皇帝看着他,“你應該可以理解,時局到了這樣的地步,朕只能做這樣的事。”
難訓早有預料,并不詫異,更加恭順道:“兒臣明白父皇苦心,必定以國事為先。”
皇帝欣慰地笑了笑,道:“好,你回去休息吧,告訴蒼泗,讓太師他們過來。明日,你也來上朝。”
本站無彈出廣告,永久域名( xbanxia.com )
這次,皇帝把難諄也叫了過來,再加上陶庸、陶裕父子,以及文肅、董琛、戚善,全部站在禦書房門口等着皇帝到來。
除了他們,還有幾個不請自到的大臣,都是朝堂上最說得上話的。他們聽說昨夜搜查太師府,今日又罷了早朝,自然要來問明情由。
一群人站了一會兒,眼瞧着陶庸就在前面站着,中書令溫藹終究忍不住走到陶庸身旁,輕聲道:“太師,究竟出了何事?”
陶庸只搖了搖頭。
“這......”
溫藹欲言又止,回頭看看侍中阮乂,阮乂剛要走過來,忽聽身後傳來整齊沉重的腳步聲,一聽就是擡了轎辇過來,大臣們紛紛轉頭看去,正是難訓到了。
他來得晚了點,好在這時皇帝也還沒到。轎辇落地,小太監彎腰攙着難訓下來。
他比身邊的侍衛太監都高出許多,舉手投足間透着一股麟趾龍種天生的傲然之氣,如果不是知情者,誰也看不出他自己也身涉此事之中,都以為八王這是被皇帝叫來旁聽的。
大臣們向難訓行禮,難訓讓他們平身,又緩緩掃視一圈,道:“諸位大人請回吧,禦書房前站不下這麽多人。”
阮乂道:“回禀王爺,微臣等是聽聞昨夜陛下傳旨搜查太師府,這才一同前來面聖。”
難訓的視線轉向溫藹,道:“本王瞧着前來面聖的并無大理寺或刑部官員,諸公也該知道他們正在忙碌。眼下事情尚無定論,諸公想讓父皇如何答複?”
溫藹上前道:“可朝中出了這樣大的變故,微臣等卻一無所知,實在憂心不安,還望王爺體諒。”
難訓道:“中書大人,凡涉朝廷大政之文牍,必先由中書省下五位中書舍人拟其草稿,署名其上,而後呈于中書令與中書侍郎,以資審閱。這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的,即便遇見再大的變故,中書大人難道會搶在中書舍人之前進行幹預嗎?”
難訓的話如珠玉擲地,讓溫藹啞口無言。
難訓繼續平心靜氣道:“那麽此時也是同理,諸公還請回府,靜候大理寺與刑部的消息。”
難訓既然敢在禦書房門口這樣讓他們離開,必然就是皇帝的意思。這些公卿大臣一個個都活成了人精,見此情形,只好告退。
難訓站在難諄身邊,難諄用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道:“兄長好氣勢。”
難訓看也沒看他一眼。
禦書房門前一片寂靜。他們又等了一會兒,蒼泗前來傳旨,道:“兩位王爺、諸位大人,陛下口谕,傳兩位王爺前往寝殿見駕,諸位大人可于政事堂稍候。”
衆人齊道遵旨。
難訓和難諄一塊兒去了皇帝的寝殿。
其實皇帝以龍體不安召回難訓,也不全是為了給他留面子,他年紀大了,身體的确每況愈下。雖然外表還看不出什麽,可皇帝自己知道,自己的精力已經越發不濟。這一熬了通宵,白天再睡也覺得疲乏,補不回來似的,故而單獨把難訓和難諄叫來,免得一下應付那麽多人。
皇帝先叫了難諄入內,難訓在門口再等一會兒。
看着跪在地上的兒子,皇帝靠在床頭閉了閉眼睛,道:“起來吧。”
“是。”難諄站起來,低着頭。
“過來。”皇帝朝他伸手。
難諄走到皇帝床邊,跪坐在皇帝跟前。皇帝撫了撫難諄的肩,道:“老八出征的這些日子,你也很忙啊。”
皇帝這話說得雖輕,卻讓難諄不由得生出些慌亂和懼怕,他寬大袍袖遮掩下的手瞬間變得冰涼。
“父皇......”難諄維持着表面的平靜,“兒臣不明白父皇的意思。”
“朕今日單獨叫你來,就是要給你機會。”皇帝冷然道,“辯解的話,你也想好了再開口。”
難諄神色的驚疑不定,低低道:“是。”
“蒼泗已将辛城驿等幾處館驿的涉事驿吏帶回斡都,正在大理寺審問。”皇帝道,“他們供述,殺害使團、劫取財物,是他們前兩年就開始做的‘生意’,直到今年,有人拿住了他們的把柄,威脅他們誣告八王,說是受了八王的指使,這樣就可以保全他們的家人。”
難諄的臉色變了幾變,最後定格在僵硬上。
皇帝看向他,問道:“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?”
難諄的呼吸聲很沉很重,一下一下緩慢地透露出他此刻的驚慌。
“兒臣,兒臣......不知。”
“你不知?”皇帝目光淩厲,聲音沒有一絲溫度,“那你身邊那個護衛曾鈞,他人在何處?”
難諄如五雷轟頂一般,耳中嗡嗡地響着。
曾鈞被派去辛城驿,至今未歸。
難諄是真不知道他為何到現在還沒回來,可他又不能告訴皇帝真相。
是啊,曾鈞為什麽到現在都不回來,難道,難道他已經落在皇帝手裏了?
“父皇......”
皇帝打斷他,厲聲道:“曾鈞也在大理寺,你想去見見他嗎?!”
他話音剛落,突然一陣狂風從半開的窗戶闖入,呼嘯着裹挾起皇帝的尾音,粗暴地灌進難諄的耳朵裏,他渾身激靈了一下。
分明是春日裏,那股刺骨的寒涼卻無孔不入。
“父皇,兒臣......”難諄倒吸一口涼氣,雙唇顫顫良久,方說得出話來,“是,是曾鈞背叛兒臣,他污蔑兒臣!”
皇帝看着難諄的眼神很複雜,又是氣又是哀,還有深重的無奈。他語帶沉痛,道:“你身邊的護衛消失了這麽久,你派人找過嗎?禦林軍大将軍也說他并不知道曾鈞失蹤,你沒有告訴他。你還挺沉得住氣。”
寂靜的寝殿裏清晰可聞難諄猛的一聲喘息,他無可辯駁。
皇帝的呼吸越來越重,顯然有些動怒了。
“你們兄弟二人争鬥不休,是朕管教無方。年前發放薪柴一事,朕關了你三個月,卻沒有責罰老八。你心裏委屈,你覺得你冤枉,是嗎?”皇帝雙目微紅,“老八是對你下了手,可你也不是半分錯處也沒有。是你下令趕走八王府禦林軍,也是你沒有提前安排好人手,防止饑民為了争搶薪柴而爆發沖突。這次的事卻不同,你比他過分百倍,你還覺得你冤枉嗎?”
難諄雙膝一軟,仿佛被抽幹了力氣,他的聲音極輕,那一字一句都是極吃力才能吐出。
“父皇偏心,父皇一直都偏心。”
“朕只怪自己偏心得還不夠。”皇帝眼角閃着晶亮的一點淚光,“朕想看看除了老八,還有沒有更好的兒子。要是朕早立太子,你也不會一步步變成今天的樣子。說到底,都是朕害了你,你原本也是個好孩子。”
難諄的身形幾乎僵死,他眼中也微有淚意,側過頭掩飾了一下,緩一緩氣息,伏地三拜,鄭重道:“一切都是兒臣的錯,但憑父皇處置。”
皇帝的眼神不知望着何處,良久的靜默後,他倦倦地開口道:“你去吧,回王府去,今後無事就少出門。”
“是。”難諄叩首起身,強撐着從容不迫的儀态,邁出寝殿。
一出門,迎面撞上等候在外的難訓,難諄微微一愣,緊接着挺了挺脊背,站直了些。
蒼泗行禮道:“王爺,是要出宮嗎?轎辇已在門口備下了。”
難諄的目光落在難訓身上,目光冰冷,渾身上下都透着寒氣。
難訓蹙了蹙眉,只淡淡道:“九弟臉色不好,是身子不适嗎,要不要找太醫看看?”
難諄沒有理會,徑直向外走去,踏出門檻時他回頭看了一眼難訓,臉上蒙上一層陰恻恻的寒光。
蒼泗入內,躬身道:“陛下,奴才請旨,是否請八王入內見駕。”
皇帝疲倦道:“叫他進來。”
難訓走到皇帝跟前,正要行禮,皇帝止住了他,拍拍床榻,道:“坐到朕身邊來。”
“兒臣遵旨。”
皇帝用溫柔的目光注視他片刻,道:“你小的時候,太後就說你長得很像朕,可朕總是能從你的臉上看到一點你母後的影子。”
難訓眼中一酸,道:“父皇對母後的思念,兒臣都明白。”
“你母後過世之後,你就自請從軍,朕知道,你是心裏難受。”皇帝長嘆一聲,“可朕何嘗不難受,朕不光思念你母後,還思念你。”
難訓愣了一下。他第一次看見皇帝這樣和他表露情感,在驚訝之餘,他也發現父皇是真的老了。
皇帝道:“暫時別回你的封地了,留在斡都,多陪陪朕。”
“是。”難訓想了想,道,“那中陳的戰事......”
“朕準備和中陳新君議和,你拿了勘州通州,已經足夠了,如果淳于承他們再攻下培州,那就更好。再打下去,錢糧也吃不消。”
難訓點點頭,道:“是。”
皇帝這才說起九王。
“這次是老九對不住你,但朕要借此事打壓士族勢力,所以朕不會嚴懲老九。”皇帝看着他,“你應該可以理解,時局到了這樣的地步,朕只能做這樣的事。”
難訓早有預料,并不詫異,更加恭順道:“兒臣明白父皇苦心,必定以國事為先。”
皇帝欣慰地笑了笑,道:“好,你回去休息吧,告訴蒼泗,讓太師他們過來。明日,你也來上朝。”
本站無彈出廣告,永久域名( xbanxia.com )